《人生七年》:他们所有人都在热烈地活在当下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Author GZDOC
“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.”(给我一个7岁小孩,我就能知道他成年时的样子。)
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1964年的英国,一部名为《人生七年》的纪录片,聚焦于14个7岁小孩,分别来自3个不同阶层——上流阶层、工人阶层与农民阶层,倾听他们的梦想,访谈他们的生活,并以每7年为一个周期,跟踪记录着他们的人生。
图片来源:纪录片海报&视频截图
2019年,这部纪录片迎来了它的63岁特辑。画面从最初的黑白画质到如今4k高清,受访者们也从7岁的天真烂漫的小孩,变成了年近七旬的耄耋老人。55年的费尽苦心的跟踪拍摄,只为了探求“7岁看老”的真相。
牢固的阶层固化
“7岁看老”背后隐喻着当时英国阶层固化的问题。导演Michael Apted在设计问题上做有着“阶层影响未来”的预设。
我们也把答案放在最前面——多年以来,几乎没有人能打破牢固的阶层固化。而唯一能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手段,是教育。
从7岁开始,孩子们的差异就挺明显了。
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指出:“家庭出身不仅通过单纯的经济收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,文化资本的传承也是阶级再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”
所以,来自肯辛顿的高富帅三人组约翰、安德鲁、皮特,他们从小就习惯阅读《金融时报》、《泰晤士报》和《观察家报》,从小学起就练习着自律的贵族生活方式。父母对于他们的教育期望也是从小就定好的——“我以后会读贵族私立中学,最后去剑桥、牛津。”
高富帅三兄弟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他们几乎是毫无疑问地如愿以偿。约翰最终成为英国王室法律顾问,安德鲁拥有了自己的律所,皮特成为了艺术家。他们年轻时渴望的权力和名声,都得到了。
63岁的约翰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唯一一个富人阶层的女孩,苏西的一生平静而祥和。自小在练古典芭蕾的她,大学毕业之后嫁给一个律师成为全职太太,衣食无忧。很多人评论她为“出生好,嫁得好,就算人生不努力也过的好”的典范。
与之相反的是工人阶级的三姐妹琳恩、嘉琪和苏。7岁那年,她们更多时间在讨论喜欢的男孩子和未来感情生活。
工人阶级三姐妹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由于家庭经济窘迫和自身不够勤奋等缘故,她们三个都没有能上大学。数十年过去了,经历了贫穷、离婚与单亲的苦难的苏,通过自身努力找到了大学管理员的职位,在校园中工作。
琳恩致力于社区的儿童教育,可政府却相当不重视她工作的重要性,“人们认为儿童教育不需专门化。我的工作所有人都可以做,我可能失业。”
56岁的琳恩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而身体不好的嘉琪只能靠家人救济,采访时,她说:“我现在身体不好,政府却不发给我放补助了,摆明了让我出去工作,这不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吗?”
同为工人阶级的托尼。他从小就拥有着一个当赛马师的梦。然而他却有一个赌徒父亲,只能被迫14岁辍学去当学徒,后来又去当了出租车司机。多年梦想落空后,面对镜头,托尼假装轻松的笑着说:“我没那么出色。”
21岁/28岁的托尼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63岁的托尼说:“7岁时,世界分裂为穷人和富人。如今,依旧是我们和他们。”
苏说:“我依旧是工人阶层,这辈子也不会成为上层阶级。”
63岁的苏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更遑论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,在福利院长大的西蒙和Paul,甚至都不知道大学是什么。
7岁的Paul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他们能有过的最大的梦想是当警察、体育老师,电影演员。后来,现实也很骨感。两人一个成为了建筑工人, 另一个是香肠厂工人。对于这个结果,他们也很平静:“我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大成就,只能当一个工人。”
28岁的西蒙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当然也有例外。那个唯一打破了阶层固化,实现了向上流动的孩子尼克。
农民儿子出身的他,内向,不爱直视镜头,也是唯一一个从小对感情问题像个闷葫芦的书呆子,只对物理和化学有兴趣。
但他是学霸逆袭的典范。成绩优异的他,顺利攻读牛津并一直读到博士毕业,然后他到了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做了大学物理学教授,研究核能,与同为高材生的妻子结合,是观众眼中的励志榜样。
安德鲁曾说过:“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物,但至少可以确定,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,他们终生受用。”教育是获得职业的必要过程,是实现社会流动的途径,是合理化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重要的手段。尼克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。
生活会不会更好?
但这就是全部吗?旧约里说,“上帝是不可预测的,生活也是。”
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,寒门再难出贵子,已经被越来越多人验证为真命题。“龙生龙凤生凤,老鼠的孩子打地洞。”上层小孩自带着资源、人脉、见识与思维方式的buff,而底层的小孩光是活着本身就很累了。
但没有谁会花费一生去埋怨社会的不公平。63岁的他们,早已不执着于对“阶层固化”的拷问,有人评论道,“他们每个人,都像蓝天下的众生一样,拼尽全力,尽管艰难而有尊严地生活着。”
63岁,阅尽千帆的他们,身上是烟火气,是对自身健康的关心,是对家人的爱,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。
儿童教育理念不被理解的嘉琪,时间奉献给了所有孩子,她把毕生的事业,致力于照顾多元社区的孩子们。两年前,她过世了。她所在的小区,建立起了以她命名的图书馆。
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当了皇家律师顾问的约翰,14岁那年曾直言不讳自己渴望权力和名声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他渐渐明白,“你从国家获得的越多,你与生俱来的特权越多,你的责任就越大。有优势的人要尽可能地付出,尽可能帮助那些不如自己幸运的人。”
父母离异,生长于福利院的西蒙,从小缺乏安全感和自信。他说:“因为小时候很少被拥抱,所以老了,想多拥抱孩子。我自己明白,拥抱的力量。”于是,他和妻子特地参加了收养小孩的特训,并累计收养、照顾了130多个孩子。
56岁的西蒙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曾断定“父母的养育方式给了人生不可磨灭的苦难”的孩子们,自我疗愈了童年的创伤。
而那个想当赛马手的托尼,在出租车产业被uber冲击得不景气的情况下,和老婆debbie卖掉房子,回到乡下开店。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马和马场。
曾说过穷人和富人身处不同世界的他最终在接受采访时平和地说:“出身好,意味着更好的工作、更容易的生活,也更容易成功。但这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努力。”
63岁的托尼 图片来源:视频截图
暮年的他们都在用着自己的方式,与这个世界和解,去拥抱和爱这个不完美的社会。
最后,西蒙被问道——生活会不会更好?
他的回答很透彻:“生活就是它现在这个样子,而不是它可能成为的样子。”
他们所有人,都在热烈地活在当下。
只要努力生活,就没有人是人生这场游戏的loser。
更多精彩内容,请持续关注
微信公众号“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”
传送门:
“世界需要了解真实的中国”|高长力在阳光节上谈中外纪录片合作
苹果一口气投资6部电影,只为角逐奥斯卡?让你手心狂冒汗的《徒手攀岩》确认引进中国!
监制:何苏六
主编:韩 飞
责编:吴禾昆 张嘉琪
编辑:刘予涵